情況3:扁桃腺發炎、扁桃腺結石 扁桃腺位於咽喉後部,一旦遭到細菌或病毒入侵,便會使扁桃腺出現發炎反應;扁桃腺發炎主要可分成急性扁桃腺炎與慢性扁桃腺炎。大部分患者皆為急性扁桃腺炎,但若病症反覆發生,1年發作4次以上,每次治療超過7天都無效時,就稱為慢性扁桃腺炎。
扁桃腺結石好發於20至70歲的成年人,主要是衛生條件不佳或胃食道逆流等原因造成,兩者可能使喉嚨有持續異物感、吞嚥疼痛或困難,出現口臭或甚至味覺出現異常等症狀。(推薦閱讀:口臭找不到原因?10成因擺脫困擾)
情況4:慢性咽喉炎 形成慢性咽喉炎的可能原因,包括長期壓力、失眠或飲食不當,造成胃酸與食糜的內容物反覆逆流至上呼吸道,刺激咽喉所致。
多數慢性咽喉炎患者都會出現喉嚨異物感、喉嚨卡卡、聲音沙啞的症狀,僅有少部分會產生喉嚨分泌增加、胸口灼熱感或喉嚨刺痛等不適症狀。
情況5: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系統主要可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者會依照身體狀況相互調節,一旦其長期處於焦慮、憂鬱或壓力大等負面情緒,就會使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不受大腦控制,出現神經傳導問題。
患者可能會出現喉嚨有異物感、喉嚨發癢、頭痛、噁心想吐、眼睛疲勞、腹瀉或肩膀痠痛等症狀,有些人還會出現失眠、甚至食慾不振等全身性症狀。
若發現自己長期出現上述症狀,應盡快至神經科或精神科就醫檢查,才能正確解決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延伸閱讀:壓力大容易失眠,原因竟是自律神經失調!這3種人小心了!)
情況6. 誤食異物 誤食異物好發於6個月大至3歲間的幼童,由於好奇心旺盛,常會隨意抓起身旁的物品往嘴裡塞,如錢幣、電池、鈕扣、小玩具、磁鐵或魚刺等都是常見的異物,家長務必要留意。
當吞入的異物卡住食道或呼吸道時,除了喉嚨痛、吞嚥困難或流口水外,還可能引發胸骨疼痛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如果異物過大,嚴重甚至會造成腸阻塞,出現腹脹、腹痛或噁心想吐等症狀;吞入尖銳的異物也可能刮傷腸胃道,容易造成穿孔及出血,甚至引發腸胃道破裂等狀況。孩童玩樂或進食時,家長務必要留意其動向,才能避免孩子「禍從口入」誤食異物。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