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23
GP
569
【心得】Steam Controller 完整使用心得
心得攻略
樓主
Tom
predator8137
GP50
BP-
2015-11-06 04:39:22 編輯
本來我想要試用久一點再發完整的心得文但有鑑於亞馬遜最近已開放預購有人已經開始考慮是不是要馬上購買因為決定提早發文希望可以幫助在考慮的人做最正確的決定我盡量講得詳細一點如果你沒有時間讀完整的內容可以直接跳到文章最尾端的結論部份-------------------------------------------------------以下我會就 Steam 把手的構造和各個功能做介紹,以及我個人的想法整體構造如圖所示,Steam 把手的組成包括兩個觸控版、兩個二段式 Trigger、兩個 Bumper、一隻搖桿(stick)、兩個握把背部按鈕(grip)、一個開機鍵、一個 Start 跟一個 Back 按鈕、另外還有內建一個陀螺儀。除了半數按鈕的使用方式跟 Xbox 把手不一樣以外,Steam 把手的握把形狀也不一樣。Xbox 把手的握把尾端是"朝下"延伸的,但是 Steam 把手卻是朝上。這個設計因為跟習慣不同,一開始得到很多抱怨,不少人甚至直言做這樣設計的人很白癡。但其實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知道這樣做是必要的。因為有了這個向上突起的設計,將大拇指的底部撐起,大拇指才能很自然地用最佳的角度和觸控板接觸。如果模仿了 Xbox 把手向下的設計,大拇指在觸控板上就會過於平坦,與觸控板接觸面積過大而影響感應。整體來說,我認為 Steam 把手的外觀設計算是合格。除非很長時間的使用,不然不會感到明顯的不舒適,但我也不覺得握起來有特別的舒適,所以我認為它還是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尤其是我希望它們能想出一個辦法解決手指互相干擾的問題,例如我在按背部按鈕或 Trigger 鍵時,常會不小心按下觸控版的按鈕(我通常把它設成G,你可以想像這會產生甚麼災難性的後果XD)。但我同時也不希望他們把觸控版按鈕調得更難按,希望未來的版本能藉由外觀設計上的微調,解決這個問題。觸控板觸控板應該是整個把手最關鍵的設計了。用這東西我感覺好像小時候在練樂器一樣,一開始我覺得非常非常的難用,我完全沒有辦法做出我原本想像的動作,再加上右觸控版有一些我現在認為是刻意設計的"deadzone",你如果用錯誤的姿勢去按它會感應不到。我一開始直覺認為,手部的接觸面積越小,應該感應會越準確,所以我就刻意將手指直立起來按,結果它一直感應不良,害我以為我拿到了不良品。但就像樂器一樣,學會了正確的使用法,過了陣痛期後,你就會漸漸發現它的妙處。就硬體本身來看,觸控板的感應很靈敏,大拇指只需要輕輕的放著就會感應得到(但是角度要對),而且準確性很高,我認為不輸 1000 元左右的電競滑鼠,理論上要做很細微的瞄準並沒有問題。實際使用上,一開始會感覺這是跟滑鼠完全不一樣的操作方式,因此非常的不適應。但用久了以後,我漸漸發現它的表現其實的確跟滑鼠很相似。經過了一個多禮拜的練習,我已經可以打贏 CS:GO 專家等級的 BOT,或是 MW2 的 Veteran 難度。但我覺得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是我還無法掌握細微的瞄準,給我時間慢慢瞄我可以瞄得很準,但在戰鬥中要快速抓到螢幕和手指移動距離之間的相對關係,目前還是很困難。有不少玩家會搭配陀螺儀來輔助瞄準,我認為是很棒的做法,不用刻意練習就能做很精確的瞄準。但我個人不喜歡模式切來切去的,所以我還是專心練習用大拇指做細部的控制。以上是用觸控板來瞄準、操控游標的經驗。用來移動,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在上一篇初步的心得中提到,左觸控板非常的難用,我現在還是這麼覺得。主要原因是各處的觸感太相似,容易按錯鍵;如果用軟體設定,將觸控板中間設為沒有感應功能,又會造成手指移動距離過遠。另外,用觸控板來移動,因為原點不像搖桿一般有阻力,很容易移過頭按到相反方向的鍵。我承認我沒有花很多時間在適應左觸控板,因為我認為沒有必要,觸控板用來移動並沒有提供任何好處,是用搖桿移動所沒有的。直接使用旁邊輕易上手的搖桿就可以了。但即使如此,多虧了兩個觸控板豐富的客製化功能,左觸控板還是可以發揮很棒的作用,只是不適合用來移動而已。在軟體方面,兩個觸控板提供的客製化功能也是整個把手最豐富的。你可以將它們設定成滑鼠、軌跡球、滾輪、搖桿、觸控螢幕、方向鍵、按鈕,甚至是部份的功能混合。每一種操控方式又提供細部的條校功能,從靈敏度、加速(acceleration)、平滑度(smoothing)、觸覺回饋(haptic feedback)的強度、手指移動的角度,還有一些你想不到的東西,都可以自行設定。我目前最偏好把左觸控板設成「觸控螢幕(touch screen)」,啟動這個功能後,你把手放在觸控板上,螢幕上就會出現一個選單,上面有各種你自訂的按鈕,在觸控板上跟選單相對的位置按下觸控板,就會送出那個按鈕的訊息。目前光在一個觸控板就可以設定多達16個按鈕,如果再搭配使用模式切換(mode shifting)就有32個!不過目前這個功能 bug 還不少,正在等它修正中。Trigger Button (LT、RT)兩段式的 Trigger 鍵是 Steam 把手的另外一個特色,而且我非常喜歡。雖然 Steam 把手不是第一個嘗試兩段式按鍵的把手,但因為搭配了 Steam 把手的客製化功能才讓這兩個鍵的功能趨近完美。首先,兩段式的 Trigger 鍵說穿了其實只是一個傳統 Trigger 和一個按鈕串在一起,兩個鍵可以獨立使用,在觸覺上並不會互相干擾。不管是傳統 Trigger 的部份或是按鈕的部份,按起來都非常舒適,按鈕所需的力道設計得剛剛好,按下的觸感和聲音聽起來也都讓人感覺很舒服。兩段式的功能如何運作,也完全可以客製化。舉例來說,第一段的觸發點可以隨意自訂,如果你不打算使用第二段的功能,可以將觸發點調得很淺,只要輕輕按下就送出訊息。如果你的第一段按鍵一定是搭配第二段使用,那你可以將觸發點調深一點,讓這兩個按鍵可以快速連接。另外也可以延遲第一段的觸發時間,如果你想要忽略第一段的按鍵,直接使用第二段,只要在延遲內快速按下按鈕就可以。這在 CoD 類型的射擊遊戲特別實用,緩慢按下可以啟動瞄準,迅速按下則是直接盲射。Bumper (LB、RB)這兩個鍵就是我比較不滿意的地方了。第一,我覺得按下這兩個鍵需要的力道太大,不如 Trigger 鍵按起來輕鬆,而且還容易因為出力而誤觸觸控板的按鈕;第二,這兩個鍵太吵了,按下的時候會發出類似滑鼠,但音量起碼兩倍大的聲音,旁邊有人在睡覺的時候我根本不敢去按。因為這兩個因素,大大限制了這兩個鍵的實用性,會讓我不想把常用的功能給它們。這是我最希望Valve在下一版的Steam把手能改進的地方。手把背部按鈕 (Left grip、Right grip)這兩個按鍵也是一般的把手沒有的,我很喜歡。它們其實本身沒甚麼特別的,就是兩個跟電池蓋一體的按鈕,放在兩手中指自然擺放的位置,但多了這兩個按鈕可以減少你的手離開觸控板和搖桿的機會。它按下所需的力道也是剛剛好,一開始可能因為還沒有找到手指最佳的擺放位置,會有一點彆扭,但習慣後就很順手了。但還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第一,可能是角度設計的不盡完美,按這個鍵時有時候會造成大拇指誤觸觸控板的按鈕。第二,它也是有一點太大聲,不過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搖桿搖桿使用起來跟 Xbox 把手上的沒甚麼大差別,用來移動大致上很舒適。搖桿底下的按鈕需要的力道太大,讓按鈕功能變得不太實用。我原本計畫將「跳」的功能都設定在這個鍵上,但因為太難按最終還是都移到別的鍵了。另外,搖桿感應邊緣的分部位置有點不平均。舉例來說,我本來設定當搖桿推到最底的時候啟動跑步(shift鍵),但因為這個不平均的現象,某些方向即使搖桿推到底按鍵仍沒有啟動,但另一個方向卻是離推到底還有一段距離就啟動了。因為這個瑕疵,我很難隨心所欲的控制搖桿邊緣的功能,所以最後還是把按鍵設到別的地方去了。我不確定這是硬體還是軟體上的瑕疵,希望只是軟體的問題,這樣被修正的機會比較大。YBAX按鈕這些按鈕比較有爭議。有不少人抱怨這四個按鈕太小,而且位置不好按。但我自己卻覺得按起來很舒適,完全感覺不到其他人遇到的問題。我認為可能是因為他們太習慣使用 xbox 把手,一時之間轉換不過來;也可能是外國人手比較大,所以的確需要大一點的按鈕。陀螺儀陀螺儀應該算是 Steam 把手最令人意外的功能了,精準度出乎意料地高。它的客製化功能跟觸控板非常類似,可以設定為滑鼠、方向鍵、搖桿、滾輪等等...就是不能拿來當按鈕而已。你可以把它設定成一直開啟,觸碰觸控板後啟動、或是按住指定按鈕啟動。很多人把它用來在射擊遊戲中做細微瞄準,因為用陀螺瞄準是直覺性的,所以不需要經過練習就可以輕易使用。玩賽車遊戲時則可以充當方向盤使用,算是很有趣的體驗,但我個人覺得手動來動去很麻煩,後來還是關掉改用搖桿。觸覺回饋(haptic feedback)兩個觸控板、兩個Trigger鍵、搖桿、還有陀螺儀,以上這些按鍵都附有觸覺回饋的功能,可以任意開關,或調整強度。它簡單來說是一種輕微的震動,讓你知道把手有接收到操控的訊息。這個功能我認為對一開始適應觸控板幫助很大,一開始我不太確定怎樣的力道或角度觸控板才感應得到,觸覺回饋的功能幫助我很快抓到觸控板的習性。但習慣了整個把手之後,我就覺得這個功能沒甚麼作用了。現在我都把強度調成低,初次使用時我建議直接調成高。另外,如果你有自訂 Trigger 鍵或搖桿的觸發點,也可以靠這個震動掌握處發點的位置。支援度我個人覺得這是 Steam 把手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而且是 Valve 自己沒辦法解決的。目前只有非常少數的遊戲原生支援 Steam 把手,這會造成兩個問題:第一,遊戲的按鍵提示失去作用。因為 Steam 把手上有一些獨創的按鍵,再加上按鍵多半會經過大幅度的客製化調整,所以玩家必須自己在腦袋裡記清楚螢幕上顯示的按鍵,實際上是把手上的哪一個。這個問題在遇到 QTE 的時候特別嚴重,當一隻殭屍朝我衝過來,螢幕上跳出 E,我一時間根本想不起來我到底把 E 放到哪個按鍵去了。有時候遇到連續的 QTE 事件真的會讓人想發瘋。我玩 Far Cry 3 某一個任務時就因此連死了五次...第二,目前有半數的遊戲不支援類比搖桿和滑鼠同時運作,兩者之間經常只能選一個使用,不是將搖桿設成鍵盤上的按鍵,就是把觸控板設定成搖桿模式。Valve 最近加入了一項新功能,可以讓左觸控板保有滑鼠的操作方式,同時輸出搖桿的類比訊號,但此功能運作下準度會大減,只能算解決了一半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目前只能靠遊戲開方商來解決,而他們是否願意特別為 Steam 把手提供支援,還有待觀察。適用性我認為 Steam 把手很適合用一句英文的成語來形容 --「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有點像中文說的「甚麼都會,甚麼都不專精」,但是沒有負面的意思。Steam 把手的主打功能之一是所有的遊戲都可以拿來用,這點無疑是做到了,但它同時也不是任何一種遊戲最適合的工具。RTS 需要使用大量的快速鍵,用鍵盤還是最適合的,雖然 Steam 把手理論上也可以設定大量的快速鍵,但再怎樣都不會比鍵盤一字排開的陳列方式容易使用;FPS 類則還是用滑鼠最適合,觸控版雖然很精準,但它的空間有限,在快速移動與細微瞄準之間轉換的機動性,先天不如滑鼠;用觸控板模擬的方向鍵,雖然堪用,但用在格鬥遊戲明顯比不過傳統把手容易。Steam 把手這種多功能的特性,可以是優點,也可以是缺點,全看使用者的需求而定。如果你像我一樣,是個休閒型的PC玩家,你想要在沙發上(或是床上XD)輕鬆的玩遊戲,但你想要同時擁有滑鼠一般的精準操控,或是你不想一直換工具,那 Steam 把手就非常適合你。但如果你是任何一種遊戲的競技型玩家,那我建議還是繼續使用那個類型最適合的工具比較好。--------------------------------------結論:經過一個多禮拜的使用,我已經蠻確定我以後不會想再用其他的工具玩遊戲了。Valve 當初為Steam 把手設下的目標,基本上都達成了,市面上幾乎所有的PC遊戲都可以用 Steam 把手操控;觸控板相當的精準,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的確感覺像使用滑鼠,但剛開始學習使用的陣痛期可能會讓人感到很灰心。目前 Steam 把手仍有一些可以改進的空間,軟體也還設計的不盡完美,但它的潛力無窮。在主要功能如此優異的前提下,我對它的未來充滿信心。如果你還是對 Steam 把手抱持懷疑,別忘了幾年後再回頭看它的發展,難講不會有甚麼意外的發現。以下用條列式的方式列出我認為適合和不適合使用 Steam 把手的人,希望幫助有興趣,但沒有時間看文的人快速做出選擇。適合使用 Steam 把手的人:1. 有耐心 (適應、設定皆費時)2. 偏好使用滑鼠勝過傳統把手3. 休閒型玩家4. 各種類型的遊戲都玩不適合使用 Steam 把手的玩家:1. 硬派遊戲機玩家2. 競技型玩家3. 不喜歡煩心過多的客製化設定4. 討厭使用 Steam,或者是 Big Picture 模式另外附上兩段示範影片第二部不小心錄到室友用電腦的聲音,中間有許多莫名其妙的雜音,請見諒。
50
-
還有 15 則留言
排序:由舊到新
收合留言
顯示舊留言
尻花妖道
rts一定很辛苦
B17
2016-01-12 01:10:42
回覆
Tom
節奏比較慢的 RTS 或是單人劇情的話還可以
B18
2016-01-12 05:21:38
回覆
Neobodom
支援MAC嗎?
B19
2016-01-12 05:22:05
回覆
淇仔♎
我想請問怎樣可以開啟陀螺儀?
B20
2016-01-24 13:34:27
回覆
もも
老實說還蠻醜的
B21
2017-07-09 18:18:02
回覆
LV.
23
GP
569
2 樓
Tom
predator8137
GP3
BP-
2015-11-06 18:41:24 編輯
此為Q&A區,請留言或回文發問,我會回覆在這一區 Q:甚麼時候會上市?價格多少?該如何購買?A:官方訂定的上市日期為2015/11/10;定價50美金。目前只有歐洲及北美洲提供Steam商店訂購以及實體店面販售,台灣地區目前只能透過 Amazon 或 Ebay 等國際網站購買。但要特別注意,Steam Controller 目前尚未通過台灣 NCC 認證,入關時如果遭抽檢,需要繳交自用切結書和產品型錄才能放行,建議透過國際型的快遞公司來寄送(如 FedEx),他們可以代替你辦理相關的事務。Q:非 Steam 購買的遊戲是否可以使用?A:只要能夠在遊戲中開啟 Steam Overlay 的介面,就能使用。但非 Steam 購買的遊戲無法使用其他玩家分享的設定檔。
3
-
瘋狂伊凡
請問只支援在STEAM上購買的遊戲嗎?其他平台或是買實體光碟版的遊戲支援嗎?
B1
2016-02-08 22:27:36
回覆
LV.
35
GP
585
3 樓
FujiFilm
light1432
GP0
BP-
2015-11-06 03:24:24
※ 引述《predator8137 (Tom)》之銘言> 此為Q&A區,請留言或回文發問,我會回覆在這一區 期待一年了,但沒用過亞馬遜,請問amazon直接刷卡可以直送台灣嗎? 或者有什麼方法可以入手呢?
0
-
Tom
我也沒用過Amazon,所以沒辦法回答你。我自己的是Ebay買的,Paypal付款,然後用Ebay自己提供的服務寄送。
B1
2015-11-06 04:44:52
回覆
壬生之狼
amazon可以直送啦,只是會多運費,不算便宜就是了
B2
2015-11-06 07:58:06
回覆
LV.
31
GP
2k
4 樓
凜山人=Liner
leo1295
GP0
BP-
2015-11-06 03:30:56
夭壽噢,用搖桿玩FPS我還能接受,用搖桿玩RTS遊戲是想嚇死誰...這根本生火啊!
0
-
Tom
其實沒有很難,這就是用 Steam 把手的好處阿!
B1
2015-11-06 04:45:27
回覆
ハレンチ・von・ヤロウ
用起來跟軌道球差不多吧
B2
2015-11-06 05:21:09
回覆
煙嵐
想當年家機的halo跟紅警...
B3
2015-11-06 15:13:11
回覆
LZ
軌跡球應該還是有差距,軌跡球的回饋感比滑鼠還強很多
B4
2015-11-08 16:34:24
回覆
LZ
但這東西是回饋感比滑鼠低很多
B5
2015-11-08 16:34:41
回覆
LV.
23
GP
786
5 樓
裸奔熊NakedBear
tzouandy2818
GP0
BP-
2015-11-06 06:22:02
作者標示-非商業性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靜觀其變畢竟現在看起來還有很多待改善的地方等他變成完全體的時候再買來當開心肥宅
0
-
LV.
43
GP
2k
6 樓
mP3+Z
canx7345
GP2
BP-
2015-11-06 12:54:28
作者標示-非商業性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代理商快進口吧
2
-
LV.
41
GP
5k
7 樓
情緒熊熊
twhung8553
GP2
BP-
2015-11-06 15:10:54
看起來真的很不錯,不過那個XYAB的位置真的有點怪怪的,但總是要實際用過才知道,我不是那種沒用到就大放厥詞的。也好希望台灣有代理商進口啊。
2
-
The End
我也認識一個人,明明沒用/玩過講得好像真的一樣
B1
2015-11-06 15:56:46
回覆
SHARKS
真巧我也認識一個這樣的
B2
2015-11-06 21:18:58
回覆
殘影
求介紹
B3
2015-11-07 00:35:23
回覆
LV.
29
GP
32
8 樓
鯊魚
light4112002
GP0
BP-
2015-11-06 16:43:20
小弟想發問幾個問題1.台灣如何購買?2.價格如何?3.STEAM以外遊戲適用?到時候配合STEAM LINK在客廳玩一定很爽雖然不知道發售日期 還有50美到台灣會變成多少.....
0
-
LV.
24
GP
298
9 樓
潮矮德
FlowerTFK
GP0
BP-
2015-11-06 18:53:29
酷價格上也可以接受的希望台灣早點有代理商引進販售
0
-
LV.
26
GP
710
10 樓
UN_ReAL
catxd1096
GP0
BP-
2015-12-15 22:18:52 編輯
看了很多開箱貌似都沒提到請問這支搖桿會震動嗎? 光看評測看不出觸覺回饋的震動是只有一小區塊,還是整支搖桿
0
-
RABBIT96363
不支援震動,觸覺回饋只有觸控板上非常輕微的震動而已
B1
2015-12-16 00:12:39
回覆
LV.
23
GP
616
11 樓
Tom
predator8137
GP2
BP-
2015-12-16 03:02:43
※ 引述《catxd1096 (UN_ReAL)》之銘言留言說的正確,Steam 手把目前沒有傳統手把的震動功能。觸覺回饋主要是讓你能直覺掌握手把的運作情形,功能跟一般的震動功能是完全不一樣的。
2
-
asd02351
了解
B1
2015-12-16 14:42:51
回覆
LV.
8
GP
37
12 樓
EX風影殘夢EX
hd10061000
GP1
BP-
2016-01-10 01:56:17
作者標示-非商業性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昨天也剛入手一隻馬上上機測試最近才剛玩沒多久的刺客教條梟雄操作上大致來說沒什麼問題就是視角用右觸控板有時會轉過頭可能需要時間去適應啊設定檔是參考社群的玩家做出來的加以改良大概就是將XBox的按鈕套用上去
1
-
LV.
42
GP
1k
13 樓
極速狂飆
ss168268
GP0
BP-
2016-01-11 14:42:49
這個手把確實滿炫的用觸控板模擬滑鼠算是很棒的做法等日後這款手把小缺點稍微改進應該就能入手了期待中
0
-
連結
文字顏色
更多顏色
背景顏色
更多顏色
中
特大
很大
大
中
小
字級
粗體
斜體
底線
刪除線
清除格式
更多顏色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14 樓的討論嗎?
延伸閱讀
心得
PS5手把在PC上使用心得與開箱分享
心得
Steam Controller簡易開箱+初期心得 11/4新增影片
情報
Steam平臺各家手把使用排名:Xbox手把占六成
【問卷統計中】喜歡動作遊戲的玩家,在Steam平台上的成就系統使用
情報
《沉默之丘f》大成功!製作人談未
情報
Kingmakers(中譯「創造王者」)再次
xbox一代菁英手把背鍵 自訂鍵盤/滑鼠鍵
心得
(一臉正經說贛話)steam會成功不能忽
◄►
1
板務人員:
IP 位置
發文時間
引言回覆
收藏文章
看他的文
複製連結
卡留言
刪除文章
編輯文章
檢舉文章
嵌入文章
刪除
閱覽分級
水桶
M文
收精華區
管理本頁
編輯留言
刪除留言
檢舉留言
作品介紹
水桶名單
分享
關閉圖片影片
設定
回覆文章
卡回文
【心得】Steam Controller 完整使用心得
一樓
最新
本站所刊載之圖文內容等版權皆屬原廠商或原作者所有,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巴 哈 姆 特 電 玩 資 訊 站 https://www.gamer.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