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大家都会想到疆土辽阔、地大物博。中国作为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按理说各类资源都应该非常丰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却连沙子都需要进口。
随着人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平地而起,这些高楼都离不开建筑材料作基础,沙子更是建筑的必须材料。可我国明明有广阔的沙漠地区,兼有众多绵长的沙滩海岸,按理说沙子在几百年内应该是取之不尽的,那么为何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并且进口量逐年递增呢
其实我们看上去长得“差不多”的沙子,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平常我们看到的沙子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河沙、海沙,还有就是沙漠的沙子。
海沙就是海里及遍布沿海地区沙滩上的沙子,但目前可以用来建筑的沙子只有两种,分别是天然沙和人工沙。天然沙包括我们说的海沙、河沙等,这些都是可以从自然环境中直接获取的。可沙漠里的沙,并不能达到建筑标准,因此不能使用!
在建筑作业时,为了能够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及年限时间,建筑用沙必须保证具有一定粘度,而且还要足够坚固。这样与水泥结合形成的混凝土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沙漠的沙子长期风吹日晒,处于干燥环境,并且经过长期风化,导致其含碱量过高,并不适合形成混凝土。
此外,沙子的大小也同样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我们建筑用沙通常直径在1-3mm左右,而沙漠的沙子直径大多低于0.3mm!这样的沙子与水泥结合很容易就裂开了
展开全文
除此之外,我国的沙漠地带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即使沙漠的沙子有部分可以利用,运输成本也是一大问题。西北沙漠地区几乎涵盖了我国80%左右的沙漠,想要达到建筑用沙的标准,就需要层层筛选及反复加工。
所以达到可以使用的过程,是需要很大的成本代价的!而且加工完还要输送到东部等其他地区,运输费用更是高得离谱。从经济角度来说,沙漠地区的沙子确实不可取
那么海沙可以用吗?尽管海沙已经十分接近我们可以用的河沙了,但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河沙相对来说氯化钠含量较低,不会侵蚀到建筑钢筋等其他材料。
而海沙被海水长期灌溉,当中含有大量盐分,对建筑材料影响十分巨大。虽然海沙也能经过加工淡化,以此接近我们的建筑用沙,但同样会耗费大量人力资金,因此至今也未能充分利用
既然我国的沙子大多都用不了,那么相比之下,从国外进口沙子显然是较优选择。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他们自身的地理位置加上气候因素,给河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些地区的河沙都较少有杂质,并且颗粒度也刚好达到建筑标准。
我国现阶段主要从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大量进口河沙,因为他们自身基建要求还用不到那么多,并且允许出口。考虑到运输问题,我国目前只有东部沿海地区会进口,其他地区基本上还在用国内的少量河沙!
据英国杂志报道,截止至2020年,全球建筑用沙量达到了320亿吨以上!按照这个速度挖下去,地球可用的河沙迟早要被挖空。在未来,世界将会面临“用沙荒”,因此目前加深研究沙漠提取和海沙淡化技术才是首要任务。而想要解决建筑用沙的问题,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应该都不是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